一位杭州网约车司机的自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淦恭说,作者:元淦恭,题图来自:AI生成

前些天,我去坐早班机,和开车的中年女司机攀谈,她的故事实在精彩。她的人生经历许多跌宕,但她却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她的故事是大时代的注脚,足以支撑起一部年代剧的梗概。从她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无数浙江人的影子,也能更加理解浙江的今天从何而来。

我用她的口吻整理一篇自述。文中所有信息均为她本人叙述,部分地名用字母代指。

我出生在杭州城郊的Y区,我出生的J镇算是山区,这些年旅游搞得红火。

我的父亲是上门女婿。在我两岁的时候,我母亲因病去世。我父亲再娶了。我就被送到了贵州的姨妈家。

母亲的妹妹是知青,当年去了贵州,就在那边嫁了人,留下来做了老师。我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贵州长大的。

母亲虽然走了,但是原本属于外公和她的财产,在我成年之后还是要分给我的。成年之后,我回到了杭州,继承了属于我的田地。我的老公,也是J镇本地人。

我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我还是学了财会。早年间,懂财会的人要找工作其实很容易,但是我不想找工作,我一定要做生意。我的信条就是,宁做赚一块钱的老板,不做赚十块钱的打工人。

我觉得两口子最好不要在一起工作,容易产生矛盾。我老公是做婚庆的,我就开餐馆。我原来的餐厅在Y区的P镇,最初做本地菜,生意不行。后来改做川菜,生意就红火了很多。我们家的餐厅是有三层楼的有档次的大饭店。最初,我雇了一个从四川来的厨师,当时开1万块一个月的工资,但他很快就反复要求加工资,如果不涨工资就请假,我实在受不了,就把他换掉了。为了不被人忽悠,我自己也学了川菜。

我带人都非常用心。每周一,我都给骨干员工放一天假,我带他们在杭州各个好的餐厅吃饭,看人家的菜都有什么创新,有好的我们就在自己的饭馆做,所以我们的菜单都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留住食客。

去年我的餐厅发生了一场大火,你看我这都烧伤了,我在医院断断续续住了八个月才好。开饭店这事,离不得人,只要自己不看着,交给别人总是不放心。所以,我就把这个店盘出去了,不做了。

八年前,我雇了一个年轻厨师,经过这么多年,他也出师了。我不做了,他现在跳槽到大酒店做总厨,一个月也两三万呢。昨天晚上,他还约我一起出来喝酒。

其实,在我们那个镇上,大多数女人都在家,不出来工作。我是我们那里最早出来工作的人,虽然店不开了,我现在还是闲不住,现在出来跑网约车,只做去机场的预约单,一天也能挣四五百块钱。

经过这些年的打拼,我们的日子还算是滋润。因为J镇的景区开发,我们也被征了地,就用赔偿款又在T镇买了两套房子,现在住一套,另一套租出去。在J镇我们还有一处独院,租给了上海一个银行的人,他用我们的独院开一家精品民宿,只有12个房间,一年给我们27万的租金。现在生意一直很好。

我姨妈的大女儿,就是我的表姐,成绩很好,在贵州的医科大学毕业,就留在了贵阳当主治医生。但我后面两个小孩儿,就没有继承姨父和姨妈读书的基因,都读到高中就不读了。

我就说,那既然不读书,就做生意吧。我回了浙江,也站稳了脚跟,就把表弟表妹都带了出来,我就跟他们说,一定不要想着打工,一定要创业。

现在,我妹妹也在杭州开餐馆,生意还不错。

我这个弟弟就更厉害了,他在江苏宜兴,做紫砂壶生意。当年,我跟他说,你一定要学一门手艺,紫砂壶现在市场很大,你就去学这个吧。学做紫砂壶很苦,我弟弟几次三番差点没坚持下来,好在他最后学出来了,现在光是一家客户的货值就几百万,他现在日子比我们过得都滋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淦恭说,作者:元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