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TVBS AI未来科技部副总监吴桢文、(右图)TVBS策略与新创事业部数位开发中心副总监陈宏益。(摄影/洪政伟)
作为AI转型推动部门的主管,TVBS AI未来科技部副总监吴桢文说,「只由上而下不够,还必须由下而上回应,转型才有机会成功。」他希望,非技术人员可以主动提出想用技术解决的需求,甚至,有能力自行用科技工具来解决。吴桢文从知识交流与能力培养两大类做法切入。
创造多元的交流场域,促成意愿、知识和经验的传播
早在数位转型初期,TVBS就非常强调创造交流场域。他们利用Slack、Discord等通讯软体,来建立内部技术社群,促成技术部门和非技术部门间的交流。后续也用社群来推广各式AI技术、工具,以及应用知识。不只如此,AI部门还开始发布AI电子报,提供最新AI趋势与技术资讯、内部常用AI工具的功能更新,以及TVBS内部AI应用成果。
TVBS也积极举办线下交流会。数位与AI等技术部门,有同职能实践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交流会,分享各团队使用技术心得。节目制作等非技术部门,则有更多大小竞赛和交流会。
如同传统产业般的TVBS,内部充满各种数位化、自动化的技术应用机会。不过,技术部门未必能注意到全部机会。各自领域的非技术部门,才更加清楚,自己工作流程中的痛点为何。这些技术应用机会,从简单的行销素材制作自动化,到复杂的收视资料报表制作与分析,散落在各部门。
不过,非技术部门未必能想像,这些机会如何真正找到技术解来实现。
为了了解各部门中有哪些既有流程可以加速,以及哪些新技术应用,可能带来更多价值,并将可行提案变成现实,TVBS办理AI黑客松、AI提示竞赛等活动,来鼓励非技术部门提出技术应用想法,并派遣PM、工程师等人员加入比赛团队,提供技术面知识的支援。
这些提案中,有许多小应用,只需要动用现成工具,即能拼凑出堪用的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开始验证。有些则是新节目、新数位通路经营、新工作流程的主意,相对于过往人工验证需要3至6个月,透过技术部门协助,可以利用自动化工具,在1、2周内开始验证。
他们也曾举办提示工程比赛,以「女人我最大」问卷分析为题,要非技术人员尝试让GenAI分析自家受众。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分析结果竟与原本专业人员想像有不少落差,让他们意识到,AI可以带来更多原本忽略的分析角度。
吴桢文注意到,这些比赛奖金顶多前三名奖金几千元。不过,让他欣慰的是,非技术部门参与已经十分踊跃。
不只在内部举办各式交流活动,TVBS关系企业之间,还会每个1、2个月,举办AI交流会及数据交流会,邀请各公司的技术主管出席,一方面了解集团内其他公司正在进行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促成不同公司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TVBS AI未来科技部副总监吴桢文表示,随著AI飞速进步,当前不可能实现的提案,很可能半年后变得轻而易举。这正是为何,在非技术部门提出的AI应用提案在当下窒碍难行时,TVBS也会妥善留存,并由AI部门紧跟最新技术,寻找实现可能。(摄影/洪政伟)
重点培训AI种子,作为非技术部门的AI推广大使
大大小小的AI应用机会随时随地都会出现,黑客松却不会时刻举办。为了把握这些机会,TVBS设置AI种子,以及AI特攻队等制度,将不同部门的非技术人员培养成AI人才,并带著IT以外的专业角度,来一同发展较大型的AI专案。
AI种子制度是,挑选各部门的人员作为种子,与资料科学家互相观摩彼此工作内容,来理解各自需求及技术。AI种子还会利用内部AI学习资源,吸收部门所需技能。同时,透过应用AI解决部门内问题,将拥抱AI的风气带入部门。
当AI种子、AI黑客松提案,或者任何人提出值得深入研究、开发的AI专案,TVBS会组成AI特攻队,集合相关部门AI种子和技术人员,来打造符合该专案需求的原型,进行POC。过程中,AI种子透过跨部门的技术和应用模式交流,能力会再次升级。
TVBS也上架大量AI课程到内部学习平台,AI种子在日常工作应用,或参与AI特攻队时,可以根据需求,选修自认最有帮助的技能。甚至,有文字编辑在特攻队专案时积极学习提示工程,后来直接调至AI部门,成为TVBS提示工程专家。这名来自文科背景的专家,更因为了解非技术部门的痛点以及沟通方式,在推动跨部门专案的协调,乃至于推动AI转型风气,都成为一大助力。
发扬内部不同部门学习的成果,带起万事用AI的风气
当拥抱AI的风气从技术部门吹到更多部门、专案团队,以及个人,如何累积这些场域的AI应用成果与心得,成为重要课题。
TVBS一项做法是,利用AI电子报分享企业内应用成果,供其他部门参考,同时留存纪录。另外,在黑客松等场域提出的应用想法,如果尚未实现,也不会直接舍弃,而是记录到待办清单等未来新AI技术或工具出现时,重新审视可行性。「AI技术进步太快,许多以年度为单位的计划,都要改成以季度为单位。」吴桢文说。「现在不可能实现的提案,有可能半年后就变得很简单。」
经过两、三年,TVBS非技术部门开始出现更多主动拥抱大数据与AI的现象。例如,HR部门用生成式AI工具来自学Python、VBA,将各式Email收发及MS Office作业自动化。或者,业务部门自主成立专属种子团队,尝试用AI分析商业数据。节目制作部门也自行开发出多种Chrome外挂和Windows小工具,来协助日常作业。
吴桢文强调,推动非技术部门拥抱AI过程中,「技术部门的角色是,持续寻找符合需求的新技术,打造出易用的介面与工具,让所有人都能轻易使用。」这正是AI部门的重要工作项目。
TVBS策略与新创事业部数位开发中心副总监陈宏益说,当TVBS上下开始习惯用AI来快速解决重复、繁琐,或是一次性的无聊工作,意味著AI已经深入非技术部门,是AI转型小成的一个重要指标。(摄影/洪政伟)
3大类AI应用成果百花齐放
TVBS策略与新创事业部数位开发中心副总监陈宏益说,目前TVBS应用,可以分为3大类。
首先是从零开始发想的全新应用。像是新工具或新技术才变得可能的应用。举例来说,用Cursor等GenAI程式码撰写工具,让技术人员效率增加,更让非技术人员也可以开始写程式。
再来是加速既有工作流程。举例来说,当行销或节目制作需要讨论新点子,可以用生成式AI来快速制作原型,加速了创意从发想到定案过程。或直接用生成式AI工具来协助节目及新闻制作,例如快速制作资讯图卡、整理夜间新闻等,不只大幅加速,并改变了内容产制过程。
最后,则是重复、繁琐,或是一次性的无聊工作。这包括新闻资料整理、问卷数据分析等。
最后一大类虽然看似最不起眼,却反映出数位转型和AI转型风气,已经进入非技术部门。陈宏益表示,当企业上下都开始拥抱AI,脚步较慢的媒体业,也能在技术及专业领域,如新创一般快速尝试、快速失败,提升进步的效率。创意从发想、尝试到实践的周期,便会大幅缩短。
他接著说到,企业推动数位转型,很容易导入完技术,进行基本应用后,即发现难以持续推行。这是因为,员工的习惯和思维模式,不容易改变。这正是为何,非技术人员愿意主动学习、拥抱数位与AI应用,是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