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王若朴
随著政府越来越重视国际医疗资讯标准HL7 FHIR,医院也开始动起来要导入。为降低门槛,台湾开源社群5年前就打造一款低程式码通用FHIR转换工具,只需写短短几行程式码,就能将CSV、XML、JSON、SQL/NoSQL等来源资料,转换为任意版本的FHIR资料,还支援台湾FHIR核心实作指引(TW Core IG)。后来,该工具新添了无程式码功能,使用者用GUI介面定义设定档、不必写任何程式码,就能转换FHIR资料,再次降低转换技术门槛。
政府力推FHIR,不只建立TW Core IG,也推FHIR癌药事审
卫福部近年力推FHIR,先是成立专案办公室,负责设置符合台湾医疗情境的TW Core IG核心实作指引,去年也开始鼓励医院用FHIR进行癌药事前审查。
甚至,在总统赖清德提出的健康台湾深耕计划中,健保署就针对其「导入智慧科技医疗」范畴,提出短期和中长期的FHIR目标,比如短期要导入癌症治疗相关资讯设备、且以FHIR为标准来传送资料,中长期则是健保业务全面以FHIR常规传送。(如下图)
FHIR究竟有什么好处,值得政府力推?
FHIR是国际HL7协会开发的医疗资讯交换标准,目标是提高医疗系统的互通性和效率,来解决医疗系统间「语言不通」的问题,让医疗系统可以结构化方式交换电子病历、用药纪录、生命征象等各类健康资料。
中华民国软体自由协会(简称软自协)理事长杨宇凡点出,采用FHIR有几种好处,比如借由统一资料格式和交换规范,来让不同医疗系统交换资料、打破资料孤岛;以及贴近实务需求,因为FHIR涵盖医疗流程中的各种资料,能满足实际应用的各种需求,还能支援行动装置接入。再加上,FHIR采用现代网路标准进行资料交换,如HTTP、REST API、JSON、XML等,因此对开发人员来说,更好上手、更容易开发医疗应用。
采用FHIR还有不少附加价值,比如各种量测数据都能使用单一API送进后端AI,甚至只要是符合SMART on FHIR框架的AI应用,都能直接串接医院系统,不必大幅更动现行的医疗资讯系统(HIS)。而且,用符合FHIR标准的结构化资料来训练AI模型,就能省下清洗资料的大量时间。
社群开源通用转换工具,支援多种来源资料和FHIR版本
不过,即便政府推广FHIR数年,许多医院仍对FHIR却步。这是因为,医院系统多年来叠床架屋,导致资料标记(Schema)非常复杂,要整理资料、转换成FHIR,也就变得困难。
为降低门槛,坊间出现许多开源FHIR转换工具,但这些开源工具有些共通缺点,比如大多只支援标准间的转换,像是只能将CDA R2转成FH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