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复旦支持学生办自媒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躺平学原理,作者:躺即平德,题图来自:AI生成

最近我高强度吃各路招生办的瓜,非常有意思。复旦招生办也用过复旦风气很自由来作招生时的一个卖点,但具体怎么个自由法,官方招生办也不太好说,导致考生听起来比较抽象。但对我来说,我们野鸡招生办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衡量一个学校自由不自由,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标准——校方如何看待学生办自媒体。

第一类:打击态度——发个朋友圈没发好,都能被约谈。这既体现了此类学校在精神文化层面不够自信,也是行政管理水平低下的一种体现,其管理能力大概停留在沙俄水平,类似契科夫的《套中人》——“可不能惹出乱子”。

此类学校宣传口也亟待供给侧改革,没意识到宣传工作的真正精髓——小骂大帮忙。

第二类:不管态度——主打一个追惩制,平时不管,有事再说,全国大多数正常大学的态度。

第三类: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这应该算比较先锋的一种态度,其实第二类已经不错了。目前我只知道复旦能做到这一步。如有其他学校能做到,欢迎评论区补充,我给你置顶。这种好学校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言论自由,是文科发展的基石。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多元观点的碰撞,没有多元的观点,发展拟玛文科。言论自由本身,包含着骂学校的自由。而自媒体赋能,具有传播性广、赛博留痕等特点,与传统骂学校不可同日而语,属于乘数效应。冒着学生用自媒体骂自己的风险,也要教学生用自媒体,给学生递喇叭,来夯实言论自由这一文科发展的基石。他真的,我哭死。从这个角度上看,谁对自媒体态度最宽松,谁就是最好的文科大学。

叠甲: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比如即使是满嘴跑火车的川普,也不敢唱阳光彩虹小白马。我们追求的是法律和公序良俗框架下的相对自由。

我是b站up主分析学爱好者的铁粉,我很赞同他的一个说法。学校各部门对学生自媒体的态度,拧不成一股绳,学校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意志的“塔”,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考量。比如招生部门希望有知名博主来搞宣传,但舆情监管部门倾向于“可不能惹出乱子”。

根据本人与学校多个部门打交道的经验,我觉得法学院对我的态度偏正面。之前学校要拍一个宣传片,法学院把我给推荐上去了。但面试的老师打开我的公众号面色凝重,问了我几个问题,之后就没下文了。

不知道这个宣传片是哪个部门负责的,这个部门对我应该是负面态度。我看了看成片,各学院代表都是纯粹的正能量人物,没有我这种偏调侃的。法学院的导向一直都比较实用主义,所以也不太计较我是不是纯粹的正能量。浪费了法学院一个名额,我很抱歉。我把小红书号给学弟运营了,要是他没找到工作,不知道这个算不算给法学院就业率➕1。(《被严重低估的复旦法学院:市场化就业之光、哈耶克之友、实用主义导向与国际化》)

有一说一,复旦负责舆情监管的部门也比一般大学要开明。之前有导学矛盾的事情闹上了小红书,学校也是解决问题、调解矛盾的态度,放在很多大学,估计直接用铁拳砸学生了。有一次我以躺平之心度监管之腹,趁放假的时候发复旦的黑料,结果一直没人管我,我以为是我的计谋成功了,他们果然休假去了。事后查明,他们全年无休,只是看到了但没管。

当然,“早该放放了”只是一种“消极自由”,复旦学生搞自媒体甚至还有“积极自由”,也就是校方主动为你提供一些便利的条件。

“复新声浪成长营”首期报名开启丨校园自媒体人的第一站,从这里破圈!

知名媒体人马督工曾经说过,目前的高校新闻教育没有意义,名校新闻学专业的文凭的远不如在知乎上锻炼写作能力更有价值。我个人认可这个观点,知乎也是我的传播学启蒙老师,但他做视频时配图配了复旦新闻学院,这个属实是错怪复旦了。复旦新闻学院其实是比较与时俱进的。

不仅是新闻学院如此,搞自媒体的风气覆盖了几乎所有学院。号能不能办起来另说,但之前我在社团的朋友里,手里人均一个小红书和公众号。自媒体可赋能一切学科,复旦本质上是个巨大的新闻学院。

许多人认为,在新闻学院的三年,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人生可以不设限。万物皆媒的时代,新闻传播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领域,懂媒体、懂传播成为一项基础性能力。更核心的能力在于“讲故事”,叙事、传播、表达和沟通,始终是复旦新闻人的“硬通货”。

公众号:复旦大学

为何选择复旦新闻?新闻大咖、百万博主分享“不设限”的人生

用官话来说的话,“复旦教育教学改革3.0实施以来,新闻学院作为新文科改革试点院系之一,将人才培养聚焦“四大职业面向”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主流媒体、新闻宣传领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全媒体(专业媒体、平台媒体、机构媒体、自媒体)内容生产者和平台运营者;公共沟通、数字营销、战略传播精英;新闻传播理论与研究人才。”

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说的话,就是自媒体重塑一切,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传统媒体受到自媒体冲击的程度相当之大。之前我接受过一次采访,并以一种“大事不糊涂”的心态选择了主动上报,激活了校规里的一条僵尸条款“学生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接受采访”。《记一次记者采访我未遂的经历》

但这个“深度采访”的流程太长了,中间哪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变数。遇到什么热点事件,有传统媒体走流程的功夫,各路自媒体已经扒得深入骨髓了。我觉得中南大学该给章北海official颁发个优秀毕业生,因为上下三届的新闻系,应该没有比他更知名的校友,并且他也在事实上起到了新闻从业者的作用。我要是有章北海official的体量,早被请去开讲座了。

即使你不是学新闻学的,自媒体对个人发展也有不错的作用。就马督工说的:锻炼写作能力,文科生的核心能力无非就是说和写,具备市场化写作能力显然比在无聊的课程作业上卷上一万字更有意义。

另一个就是,有自媒体经历在找工作时也是一项筹码,用人单位是真的需要有这方面能力的人。学历的作用是证明你有培养价值,具体的技能入职之后再锻炼,但你自媒体搞得好可以直接证明自己有技能,越过变数一堆的中间环节。新文科,旧文科,找到工作就是好文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躺平学原理,作者:躺即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