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可以试试这6个方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简单心理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今天穿得是不是太夸张了,为什么总感觉旁边的人一直在看我?」

「ta给别人的朋友圈都点了赞,为什么跳过了我?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给老师或领导发完信息后,立刻锁屏,害怕看到对方的回复。」

生活中,我们经常不由自主地在意别人的眼光。甚至一个不明意义的表情包,都会让我们怀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不是出了问题。

心理学家迈克尔·热尔韦将这种「症状」定义为「FOPO」,即fear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害怕他人评价

他认为,当我们过度关注他人的看法,就很容易陷入对负面评价的恐惧,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各方面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在《没关系,别在意》一书中,他将「FOPO」的产生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身份认知问题:功绩社会下,「表现好坏」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自我的定义,使得我们不断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

▨自我价值外化:受家庭影响,我们从小就将成就与自我价值挂钩,通过外界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长大后也总是在追求成功并恐惧失败。

▨DMN(默认模式网络)在活跃:DMN是大脑中负责「走神」的神经网络,它经常使我们陷入无效和消极的思考,翻来覆去地胡思乱想。

虽然「FOPO」听起来有些严重,但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他人目光带来的压力。

01、「最关注我们的人永远是我们自己」

克服过度的自我关注,是摆脱FOPO的要义。

这里就要提到大家耳熟能详的「聚光灯效应」——研究人员曾经让109名大学生,穿着堪称时尚灾难的T恤,单独走进有着同龄人观察员的房间。穿T恤的学生认为,应该有50%的同龄人注意到了自己的穿着,而实际上有印象的人不到25%。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偏差。

我们总是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事实上,最关注我们的人永远是我们自己。

大多数人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而不会一直关注别人在干嘛。当你担心今天穿得是不是太夸张时,你旁边的人也正在担心,你会不会注意到ta的发型剪毁了,大家都一样活在自己宇宙的中心。

《我是大哥大》

所以,我们可以放松一点,不用反复揣摩每一个细节。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你对大多数人,尤其是陌生人而言,只是ta宇宙里的NPC,就算做了一件很「社死」的事,也不会有人在意。

那束聚光灯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来自你自己。不用紧张,把它关掉就好。

02、别推测,直接问

「ta这话什么意思?」堪称世界未解之谜。

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能从对方的只言片语,分析出「亿」点信息。结果常常发现,自己的脑洞跟对方的真实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芝加哥大学的尼古拉斯·埃普利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和同事将多对情侣/夫妻分到不同的房间,其中一位需要回答20个问题,而另一个房间中的伴侣则需要猜测ta们的另一半会如何回答。

伴侣们预估,在20个问题中,ta们平均能猜对12.6个,但实际上ta们平均只猜对了4.9个。

这个实验说明:第一,即使是朝夕相处的伴侣,也无法百分百猜对对方的想法;第二,在推测他人的想法上,人们通常会高估自己的准确性。

《东京爱情故事2020》

辨别他人想法的能力,是我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基础,但在FOPO的运行机制里,我们会拼命「破译」他人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推测当作真相,提前作出防御反应。

所以,与其猜来猜去,不如直接询问,当担心别人误会自己时,直接去问、去解释,比自己默默内耗要痛快很多。

03、写出5个自己的核心价值

《没关系,别在意》中提到了一个小练习,帮助我们将「身份认知」与「他人认可」剥离开。

你可以试着写下自己的5点核心价值,比如你真正看中什么?你希望你的人生围绕什么主题展开?哪些东西会让你特别有成就感?

写下来之后,每次担心别人的评价时,都想想它们

假如,你的其中一条核心价值是「有创造力」,在你琢磨明天上班穿这条裙子合不合适的时候,就想想你的穿着跟「有创造力」有冲突吗?没有的话,我们可以不必在意别人对这条裙子的看法。

当你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那么在每一次感到他人看法对你构成威胁时,你都可以通过这种机制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能帮你走出FOPO的死循环,停止思考「他们会怎么想」,反而专注于自己的原则,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最在乎的事情上。

04、不随意评价他人你是否有过「刷朋友圈,越刷越焦虑」的经历?

看到别人过得很好,就突然感受到了同辈压力,其实是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跟其他人做比较,还单方面认为自己的「输了」。

《日日是好日》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詹妮弗·克罗克认为,人们的自我价值感,基于自己在某些领域的表现。她对642名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对他们自我价值影响最大的7个领域是:外貌、学术能力、竞争力、他人的认可、家庭支持、信仰、道德。这其中就包括了他人的评价。

同时,外貌、学术能力、竞争力等外部因素是否能得高分,也经常取决于外部评价系统里的排名。

我们总是需要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有能力,就会养成评估他人的习惯,反过来,我们也总会担心他人是如何评估你自己的。

《被讨厌的勇气》里写道:「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不再随意评价他人,可以帮助我们从外部评价体系中脱离出来。

当你不再评估别人过得怎么样,也就不会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的生活了。

05、允许自己慢慢变好

我们害怕他人眼光,一个原因是在于,我们误以为自己当下的样子就是永恒的样子。当我们在工作中做错一件事,不代表我们会反复做错这件事。

「这辈子就这样了,我的人生已经定型了。」每经过一个人生节点,你可能都会冒出这样的想法,认为以后很难再成长和改变了,这种误解被称为「历史终结错觉」

它对自我意识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定型了」,会导致僵化、固定的身份认知,使我们更容易受到FOPO的影响,将别人的看法当作一种「威胁」。一有风吹草动,迅速启动防御反应。

而对抗FOPO的堡垒是清晰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谁,同时给自己成长和改变的内在空间,也给自己犯错和不完美的自由。

《今晚是寿喜烧哦》

下一次,当你感觉他人的负面评价「威胁」到自己时,先不急着回应,深呼吸,然后放轻松,告诉自己没关系,只是现阶段的一个失误而已。你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认知和做法,减少它再发生的概率。

06、专注当下真正要做的事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很多关于「别人怎么看我」的担忧,都发生在走神的时候。

研究发现,我们在清醒时有47%的时间处于走神状态,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走神并不是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

这是因为大脑交互反应区的高度复杂网络,也就是DMN,在我们无事可做的时候,反而会更加活跃地胡思乱想。这种时候,我们更容易出现尴尬、焦虑等负面情绪,也更容易纠结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要怎么劝我们的大脑消停一点呢?可以试试「正念练习」,以一种客观的方式,感受我们的想法和情绪。

《今晚是寿喜烧哦》

《没关系,别在意》里特别推荐了「单点正念」,你可以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随便某个事物上,比如自己的呼吸、某个声音,甚至可以是墙上的一个斑点。过了一会,你可能突然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飘走了,这时候你可以把思绪拉回来,再次专注于一点——这个循环会一次次重复。

在反复练习后,你会更快地觉察到自己走神了,也会更善于驾驭自己的思想,让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要专注的地方。

当你专注在更重要、更当下的时刻,比如闻闻手里那个橘子的香气,你就会忘记他人的眼神。

写在最后

「在意他人评价」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以狩猎采集为生,我们在部落中的地位与生存高度相关,察言观色的能力是一种刚需。

但到了现代社会,社交媒体日益普及,成功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对外部奖励、指标和认可越来越依赖,也越来越在意他人的目光。

想要一下子克服这种压力很难,但我们可以更以自己为中心,一点点改变我们接收和处理外部信息的方式。

希望我们都能将自己与他人的看法解绑,更加自如、舒展地生活。

《凪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