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字计划,作者:Hayward,题图来自:AI生成
如果我有罪,请用法律制裁我,而不是给我看这么丑的 iOS26。
一周过去了,再回看苹果在 WWDC25 上iOS26 的各种新设计,特别是全新推出的视觉语言Liquid Glass(暂译液态玻璃),真的没法适应。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新系统发布那天,当大家有时间来仔细端详液态玻璃究竟是什么玩意时,就把“iOS26 丑”的词条送上热搜第一。
丑这件事就不多说了,虽然这只是开发者预览版,但这 “深色”图标,和10 年前安卓第三方仿 iOS的免费主题(还是没人下载的那种)不能说完全相似,也一模一样。
不过玩归玩闹归闹,新系统发布后我第一时间用 iPhone 15 Pro Max 更新了,只是体验了大概六天就彻底忍不了刷回 iOS18.5 了(甚至忘记收集素材)。这段时间的最大感触是,“丑”可能只是 iOS26 最小的问题。
这个系统的大量新特性在挖着一个巨大的坑,专坑老用户的那种。
精致 or 花瓶?
客观地说,iOS26虽然丑,但交互质感依然是顶级的。这次苹果强调在交互细节中突出玻璃透镜划过时,线条在玻璃边缘的折射效果(类似一滴水滴在屏幕上)。
iOS26 的“液态玻璃”,就是还原这个效果的主要载体。
新系统在底栏、选项卡等可以切换交互的地方,增加了就像“往上面放一块玻璃”的透镜效果。当“透镜”从一端滑向另一端时,会出现字体被扭曲、变形、与边缘粘连的特效。
除此之外,这种“透镜边缘变形”的效果,出现在
iOS26 界面的各个细节中。
比如控制中心整个页面变成了一块玻璃,下侧边缘滑动掠过的地方也会出现光线折射、线条变形甚至是彩边特效,观感就像大弧边钢化膜贴在了屏幕中间。
|图源:差评
这样的细节还出现在“透明色”的桌面图标上,滑动“玻璃块”的图标,穿过图标的线条也会和你的壁纸一一对应。
|注意看穿过半透明图标的线条。 图源:差评
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苹果在 iOS26 中把大量方块、长条、banner都变成了一块块以假乱真的玻璃,无论是视觉还是动效,都和你往手机屏幕上放一块玻璃是一样的。
但正是这种精致、震撼、极致,为 iOS26的“致命问题” 埋下伏笔。
旧手机没人权
显然“液态玻璃”这套动画对性能的需求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旧手机要是更新了这套系统怕不是得经常性卡出 PPT。说是苹果史上的系统动效大革新,搞来搞去又成了“新设备专属”了。
苹果不是第一次这样搞了。
2013 年 6 月发布的iOS 7,是苹果从“拟物化”到“扁平化”设计语言的首次全面转向,大量全新的转场动画、全局手势被添加到新系统中,这也让手机的性能负荷骤然增加。
特别新引入的“Z 轴分层模型”和“视差效果”需实时计算图层位移,连 iPhone5 的性能都有点 hold 不住了。
新系统大量铺开之后,消费者针对“更新了iOS7 之后手机变卡”的投诉集中爆发,不少知名的媒体人都高呼中招了。
《纽约时报》作者 Catherine Rampell 甚至专门撰文投诉自己的iPhone4 更新了 iOS7 之后变慢了很多,质疑苹果的 iOS 7 更新实质上是逼迫老用户换新手机。
同样的问题,在后续的 iOS9、iOS14、iOS16系统更新中再次发生。我自己就试过当年用 iPhone SE 更新到 iOS11 之后手机爆卡、掉帧、发热,最终无奈把系统降级到 iOS10 才保住手机一命。
另外,iOS26 还是一款“不平等”的系统。
系统加入了图片和壁纸的“空间场景”(裸眼 3D 化)和使用 Apple Music 时锁屏的“动态封面”。
这两个功能的效果炫酷,前者能将平面的图片变“活”,后者能让你听歌时的锁屏活灵活现,但很少人知道的是这两个功能对手机性能有一定要求,只有 iPhone12 或更新的手机才能开启。
如果使用类似 iPhone11、iPhoneSE2这样使用 A13 芯片的手机,就无缘这两个功能了。有位使用SE2 测试 iOS26 的博主发现他的相册里根本没有打开空间场景的“SPATIAL SCENE”按钮,在锁屏界面使用 Apple Music,也完全没有传说中的“动态”封面效果。
|图源:穷学生评测
以上种种就说明了,苹果 iOS26 上的这套新玩意、新功能、新特性,是有一定“性能歧视”的。
它就好像 3A 游戏的画质,虽然天花板够高,但能不能享用到这个天花板,还和你自己的配置有关;就算达到了天花板,大概率也要付出续航、发热等代价。
这时候就会有人说了:不是都说苹果手机的性能超级出色吗,怎么增加了动效之后就玩不转了?
菜是原罪。iOS26 的体验那么差,归根究底就是苹果处理器的性能不够强。
好苹果,缺性能
苹果把性能的辉煌留在了过去。想当年,A17 和他们的前辈们面对安卓阵营的旗舰芯片可谓是绝对压制,但到了 A18 系列开始就拉胯了。
只看跑分,在 GeekBench6 中 领头大哥A18 Pro 的单/多核得分分别约为3500 分和 8700 分,而安卓旗舰芯片高通骁龙 8 至尊版对应成绩是 约 3300 分和 11000 分。
也就是说 A18 Pro 不仅丢掉了苹果 A 系列芯片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单核性能优势,多核性能方面更是被骁龙 8 至尊版远远拉开。
至于图形性能,在 3DMark WildLife Extreme Stress 测试中,骁龙 8 至尊版的稳定性为 82.4%,而A18 Pro 为 68.1%;在 Solar Bay 测试中,骁龙 8 至尊版的平均帧率为 40.68 FPS,A18 Pro 为 30.6 FPS。
完全是骁龙 8 至尊版的单方面碾压。
玩游戏时两者的差距更加明显。目前国产旗舰手机普遍能在大部分场景流畅运行的《原神》,在 iPhone16 Pro Max 上很多场景还是有明显的卡顿。
反映到帧数上,安卓旗舰普遍能维持 59-60 帧,而 iPhone 16 Pro Max大部分时间里都只有 55 帧。
单核性能被追上、多核打不过,图形性能更是被吊打,现在苹果手机唯一还保持遥遥领先的,就只剩闭源生态的出色优化了。
根据@数码闲聊站 的爆料,预计今年年底推出的 A19 Pro 芯片性能有进一步提升,单核成绩预计在 4000 分、多核 10000+;但 A17 Pro 升级到 A18 Pro 尚且有平均 19% 的性能提升,现在从 18 升 19 的提升幅度,真不敢恭维。
即将到来的 iPhone 17系列肯定是搭载 iOS 26 最流畅的手机,但毫无疑问在中国,甚至全世界市场还是旧的苹果手机更多。但如果连iPhone 16 Pro 上的 A18 Pro 芯片也没法轻松玩转 iOS26的话,其他机型就更难受了。
当然对那些本来就不打算升级新系统的机主来说肯定无所谓了, iOS26 再烂又如何,管他洪水滔天;但如果某一天你心血来潮想体验一把“液态玻璃”的全新特性、Q 弹的动画效果,还是先掂量一下自己手机性能的斤两吧。
这个丑丑的iOS26,还真不是你想用就能用上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字计划,作者:Hay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