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EDA恢复供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工程世界 (ID:EEworldbbs),作者:EEWorld

彭博社报道,2025年7月2日,西门子EDA表示收到美国政府通知,称华盛顿已解除对中国芯片EDA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并已恢复其中国客户对其软件和技术的全面访问。

当天,新思科技也表示,收到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一封信函,通知其根据2025年5月29日收到的信函,对中国实施的出口限制现已撤销,立即生效。新思科技正在努力恢复近期受限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新思科技正在持续评估对中国出口限制对其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EDA恢复供应的举措也被视为中美贸易90天停战期间谈判的筹码之一。

事件追溯

2025年5月28日,西门子EDA表示将暂停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支持与服务,这一举措是基于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的通知,要求西门子与其在中国大陆的客户脱钩。西门子公司表示正在等待BIS进一步澄清细节,而其部分技术类网站已对中国区用户禁止访问。

与此同时,新思科技与Cadence均集体暂停了对中国大陆半导体公司的产品支持与升级服务。

5月29日,Cadence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份公告,具体披露了EDA限制的细节。

据Cadence公告介绍,公司于5月23日收到美国商务部下辖工业与安全局(BIS)通知,要求其EDA软件产品及相关技术,如果要销售给位于中国大陆的客户,都需接受BIS审查,并获得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移特殊许可证,理由是“这些出口存在被用于中国‘军事最终用途’或转移给中国‘军事最终用户’风险”。新思科技在公告中也证实收到了同样的BIS文件。

新思科技也发布了CEO的内部全员信,表示收到BIS的信函,并称新思在中国大陆无法进行销售和配送,并且无法接收新订单。中国大陆客户对SolvNet Plus和相关服务的访问将被禁用。并且新思因为各种地域不确定性,暂停了年度和季度业绩预测。

6月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日内瓦经贸会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其中提到,中方注意到美国近期出台多项对华歧视性限制措施,包括发布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停止对华EDA的销售、宣布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认为,中方按照联合声明达成的共识,取消或停了针对美“对等关税“采取的相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而美方出台的多项对华歧视性限制政策严重违背了两国元首1月17日通话共识,严重破坏日内瓦经贸会谈既有共识,严重损害中方正当权益。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继续坚决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6月中旬显示,EDA公司已经恢复了部分服务。比如新思恢复的服务包括非核心硬件和IP知识产权的销售,以便能够为现有客户继续提供服务。SolvNet也已重新开放,但存在一定的限制,包括不能访问与EDA工具相关的文档。

不过EDA工具本身的销售也仍然处于暂停状态,因此无法拉到新客户。

稀土的反击

2025年4月起,中国对部分重稀土金属和永磁稀土磁体实施出口管制,作为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此外,中国还对镓、锗、锑等关键材料实施过出口管制,并在2023年12月对石墨相关制品进行临时出口管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加工国,对全球稀土供应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在稀土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出口管制措施,令美国感到焦虑,最终在一直加强的对华出口管制方面做出让步。

由于稀土元素在电动机、变频器、逆变器等关键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永磁体制造高度依赖钕、铽、镝等重稀土资源,一旦供应受阻,整车装配线将陷入停滞。代表通用、丰田、大众、现代等主流车企的汽车创新联盟,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MEMA)向美国发出联名信,强调事态严重性。

联名信中,这些机构警告称:“若无法稳定获取稀土元素及磁铁,汽车供应商将无法生产包括自动变速箱、节气门体、交流发电机、各类电机、传感器、安全带、扬声器、照明设备、动力转向系统及摄像头在内的关键汽车零部件。”更指出“严重情况下可能被迫减产,甚至关闭车辆组装生产线”,提及美国汽车工厂存在停产风险。

近几个月来,许多车企因为稀土短缺而停摆。

日本铃木公司因关键零部件短缺,被迫大规模停产其热销车型“雨燕”。

美国福特设在芝加哥的SUV探险者生产线突发中断,造成数千名员工面临重新调配。

德国大众和宝马也相继削减电动车产量,并推迟部分车型的交付时间。

据《华尔街日报》6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中国同意恢复向美国汽车制造商和工业企业发放稀土出口许可证,但将许可证有效期限制为六个月。

谈判博弈

在科技与贸易的谈判博弈场上,中国从未屈服于任何形式的霸权行径。美国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对中国EDA软件实施断供,以莫须有的“军事风险”为由粗暴干涉市场规律,这种将科技问题政治化、将经贸合作武器化的霸权逻辑,既违背公平竞争的国际准则,更暴露了其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

此次EDA供应恢复,也能看出中美两国的谈判进程正在加速。

同时,我们更能看到,中国从不畏惧施压,每一步反制都彰显着捍卫自身发展权的决心。事实证明,中国的底气来自于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更来自于“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战略定力。

此次恢复并不代表着永远的供应,更不意味着科技领域的博弈就此终结。它只是中美在复杂经贸关系中阶段性博弈的一个结果,背后是双方在科技、产业、资源等多个维度角力后的暂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