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福部揭长照3.0目标,加强发展智慧照护

在今日(6/19)行政院会后记者会中,卫福部长照司揭露长照3.0计划,延续2.0实施成果,提出8大目标,包括健康促进、医疗照顾整合、积极复能、提升机构量能、强化家庭支持、导入智慧照顾、落实安宁善终、人力专业发展,同时提出8大特色,如导入智慧照护科技、新增居家智慧科技辅具租赁制度,以及建立在宅责任医疗网络等。

提出3.0计划3大愿景、8大目标与特色

卫福部长照司司长祝健芳表示,长照3.0愿景与长照2.0是一致的,要以社区为基础、以人为本,来提供连续照顾。推动策略则瞄准普及照护资源、强化家庭支持、完善专业衔接,来达到健康老化、在地安老安宁善终的愿景。

长照3.0计划还瞄准8大目标,包括健康促进、医疗照顾整合、积极复能、提升机构量能、强化家庭支持、导入智慧照顾、落实安宁善终、人力专业发展,是根据2.0计划不足之处,提出的加强方向。

也因此,长照司归纳出3.0计划8大特色。首先是将现行社区内的各种据点,发展为社区共融照护圈,来打破既有对象的限制,尤其是原本聘雇外籍看护的家庭,需自费使用社区照顾资源,如日照中心、家庭式托顾服务,长照司为了让长辈也有社区参与感,因此在3.0计划中,将原核定额度放宽,来使用社区照顾资源。

第二个特色是医疗长照无缝接轨。祝健芳表示,原本在居家医疗照顾和大家医计划并行时,未有专责医师开立长照医师意见书,住院PAC个案也没有出院准备衔接长照服务,因此3.0计划要串接这些流程,建立在宅责任医疗网络、持续推动健保署的在宅急症照顾,并强化衔接住院PAC个案复能服务,让医疗照护与长照更密切。

第三是扩大服务对象,要将原本照护对象锁定的65岁以上失能老人、失能身心障碍者、55岁以上失能原住民、50岁以上失智症者,但现在,要扩大为不分年龄的急性后期照护(PAC)失能者,盼其早日康复、回到社区;同时,照护对象也会扩大纳入年轻型失智者,也就是49岁以下确诊的个案,就在照护范围内,可以使用共照中心或失智据点资源,来接受延缓失智的课程或资源。

第四个特色是强化中重度照顾,将原本只针对部分个案提供晚间和夜间紧急服务、透过奖助加强资源不足区发展住宿资源,在3.0计划中,会改扩增晚间照顾和夜间紧急服务量能,以及在缺乏长照资源地区,结合社宅或公私资源来加强。

下一个特色是「住院照顾斗跤手」,也就是由政府与民众,共同分担聘请住院看护的费用,来改善原本民众住院时,家人需请假自行陪病或自聘看护的沉重经济负担。祝健芳表示,目前已在特定区域试办,未来会扩大到更多医院。

第六个特色是以人为本智慧照顾,也就是要新增居家智慧科技辅具租赁的制度,并奖励日照及住宿机构导入智慧照顾科技,来减轻人员负荷、提升照顾品质。

再来是落实安宁善终,也就是针对特定疾病且一定年龄以上的民众,由政府支付一生一次的免费预立医疗照护咨商(ACP)。过去的计划,只针对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身心障碍者、使用日间照顾服务者、病主法第14条公告疾病者,才提供免费ACP。

最后一个特色是充实照顾人力,因为,在长照2.0计划中,只有住宿机构可聘雇中阶人力、照顾服务均需由照服员提供,造成劳力负担过大。于是,政府要在3.0计划优化照服员的劳动条件、扩大外籍中阶技术人力进用(尤其是夜间照护),以及推动照顾分级派工,来让非长照核心的照顾项目,让非长照人员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