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突围战进入深水区寒武纪或遭三家国产芯片企业“围剿”

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厂商龙头寒武纪股价去年上涨近4倍,今年在DeepSeek出圈推动下更是一度涨至818.87元的历史高点,但此后至今回调约30%。而在摩尔线程、沐曦股份与壁仞科技这三家国产芯片企业近期开始集体冲刺IPO之时,有市场人士直言可投标的增多会令寒武纪的股价泡沫彻底破裂。同时西门子等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巨头宣布解除对华出口限制的消息传来,也令中国芯片行业陷入更加扑朔迷离的局面。

据路透报道,壁仞科技计划三季度赴港上市,最快可能在今年8月递交申请。另外,6月30日晚间,摩尔线程与沐曦股份的科创板IPO申请双双获上交所受理。此前,从IPO辅导到提交招股书,这两家公司整体均仅耗时半年左右,科创板IPO审批加速之势明显。这些“小英伟达”、“小AMD”估值虽远不及当前的寒武纪,但技术代差更小,其集体资本化进程无疑将令寒武纪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如果参照中芯国际申报科创板上市40天过会的先例,摩尔线程与沐曦股份的上市进程可能会快于预期。这两家均于2020年成立的企业均瞄准国产GPU替代机遇:摩尔线程推出三款全功能GPU芯片,其MTTS4000计算卡与夸娥千卡集群支持全开源大模型,计划募资80亿元投入AI训推芯片及图形芯片研发;沐曦股份则聚焦曦云C系列高性能GPU,已应用于国家AI训练场并完成百度飞桨兼容认证,拟募资39亿元加码通用GPU及AI推理芯片研发。

近年来,在地缘政治冲突的阴影下,中国的芯片行业的窗口期反而逐渐打开。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在华份额已从95%骤降至50%,这也是寒武纪等国产替代概念火热的推动力之一。但芯片国产替代挑战犹存——摩尔线程与壁仞科技均被列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安全局(BIS)的实体清单,而且尽管这三家企业近年来营收增长较快,但受限于高额的研发投入、产品周期等因素,仍然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例如摩尔线程2024年营业收入为4.38亿元,净亏损14.9亿元;沐曦股份营业收入为7.4亿元,净亏损也是14亿元左右。

与两家申请A股上市的同业相比,壁仞科技转向港股的决定表明其自身的战略考量。成立于2019年的壁仞科技,在2022年8月发布了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面向大模型训练与AI推理,但该系列GPU因台积电代工受限而导致量产受限。在中美芯片明争暗斗之际,中国资本市场更偏向于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而在A股IPO通道拥挤(摩尔线程、沐曦已占先机)的背景下,港股对壁仞科技显然更具吸引力。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23年7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行就曾走访过壁仞科技。他当时表示,国家确立香港“八大中心”地位,其中“国际科创中心”对香港产业结构多元化至关重要,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汇聚着全球优质人才与资本,希望壁仞科技进一步参与香港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并借助香港国际化优势,实现壁仞科技自身更好更快发展。以此来看,壁仞科技赴港上市或许也是铺垫已久。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资本于2021年投资了壁仞科技和沐曦股份,凸显出这家名列《国际私募股权》杂志(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PEI)2025年全球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前三百榜单的机构对于硬科技布局的重视。另外,招商资本关联机构——招商局创投也在2021年参与了摩尔线程的融资。随着这三家芯片公司的上市逐步落地,包括招商资本在内的押注硬科技的中国投资机构有望迎来收获期。

尽管中国芯片企业发展一路备受资本追捧,但产能困境仍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在美国出口管制下,台积电与三星已明确拒绝对华提供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代工服务,中芯国际被迫扛起国产高端芯片制造大旗,但其全球市占率仅6%,却需承接国内80%的先进制程需求,且设备管制使其产能扩张受限,“僧多粥少”的矛盾愈发尖锐。

耐人寻味的是,7月3日,西门子突然宣布美国取消对华EDA软件出口限制,新思科技与楷登电子随即跟进。此举暂时缓解了中国芯片企业因软件断供导致的性能危机,但这份“礼物”显而易见是中美稀土博弈的交换条件,解禁窗口期仅90天且美方保留随时回调权利。分析人士称,一方面华大九天在模拟电路、概伦电子在器件建模领域刚取得突破,但数字芯片设计的核心工具链则仍被国际巨头垄断,另一方面在放开EDA出口的同时,美国同步加码“芯片制造回流”政策(税收抵免从25%提至35%),这暴露美国在一放一收间试图将中国锁定在“纸上芯片”产业链位置的战略意图。

中国芯片突围战,或许已经来到谁都难以探测的深水区。在此背景下,寒武纪的股价回调、中芯的产能困局与EDA解禁的博弈本质,都暴露出中国芯片产业的核心矛盾:资本市场可以催生估值泡沫,但无法替代技术攻坚。如果说被称为“中国股市最大泡沫”的寒武纪股价有一天破裂,正在集体冲刺IPO的三家国产芯片企业也绝非唯一或者核心原因。(财富中文网)